[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千古之谜

五官科  点击:   2017-12-12

几年前,韩国 江陵端午祭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今年,湖北也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进行 端午申遗 ,端午节这个家喻户晓的节日,它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地,到底为了纪念谁,有哪些传统习俗,韩国申遗为何能能成功,韩国、湖北有没有资格申遗等等,成为今天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夏商周时期可能就有五月节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一、节令文化,二、神祭文化,三、饮食文化,四、地方特色的娱乐文化。与其他节日相比,端午节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却显得异常集中和盘杂。因为,它既不起源于韩国某地,也不单纯地起源于湖北某地,而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节令和节日。
端午节最初并不叫端午节,而是叫五月五日,三国的时候才有人称之 端五 ,即东吴吴郡阳羡人周处(史书称为晋人)《风土记》说: 仲夏端五,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 周处说,五月端午节这天,要烹饪鸭子,包粽子;端是首个的意思,即所谓五月初五这天。在周处之前,古文献中均未见有 端五 或 端午 一词,都是五月五日。
五月五日在汉代前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日子,但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节日,而是一个节令,因为这一天被认为是一个 毒日 。
所谓 毒日 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从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上来讲的,五月逢午特别是逢丙午这天,属于阳极:夏历五月在午位,初午再逢午,就是重午。午在八卦中居离位,离属火,丙亦属阳火,所以遇到五(午)月初五(午)逢丙午,那可是太阳热到了极点,所以成为 毒日 。(汉)班固《白虎通 京师》说: 时为夏,夏之言大也。位在南方。其色赤。其音徵,徵,止也,阳度极也。
(汉)王充《论衡 率性篇》说: 阳遂取火于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真取火之道也。 五月丙午原来是古人制作火器取火的日子(主要是铜镜)。王充《论衡 订鬼篇》: 夫毒,太阳之热气也,中人人毒。人食凑懑者,其不堪任也,不堪任则谓之毒矣。 由于五月为午月, 五 与 午 谐音,所以后世不管这天逢不逢午,都将五月初五日作为阳极 毒日 。这也是重五节、重午节的由来。
上面所讲的 毒 指阳火之毒,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阳到极点、热到极点,所以人们常说: 今晌的太阳太毒了 。但古人的阴阳说是辩证的,(汉)班固《白虎通 京师》说: 阳气上极,阴气始起 ,《说文解字》:(午) 牾也,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 ,如果阳气太旺,阴气就会趁虚而入,给人带来疾病或灾难,所以到了农历五月,中原地区经常会遇到闷热无风的天气,还会受到反季节冷空气的侵扰和病虫害,从而造成庄稼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各种细菌也会繁衍很快,人们稍不注意就会生病,且中暑、生疮、瘟疫会时有发生,因此古人将暑气和阴气统称之毒气,而五月即是毒月,五日(含午日)为毒日,午时为毒时。
二是从祭祀方面讲的。
有学者认为,端午节源于夏至,这种观点是无不道理的。但端午节并非夏至节,而是与芒种节紧密相连,即五月五日到了,芒种也就到了。
芒种到了,人们需要做什么呢?
芒种是江淮、黄淮地区麦收和插秧 双抢 时节,是最需用水和最忌雨水的日子,古人每年每季甚至每月都要举行一次祭祀活动,特别是每季度的祭祀活动相当隆重,其中五月午(五)的祭祀活动事关一年收成,因此显得格外重要。
五月的祭祀内容有两个方面,一为求雨,二是驱毒驱鬼。
《月令》说:仲夏之月 命乐师修鞀鞞鼓,均琴瑟管箫,执干戚戈羽,调竽笙埙篪,饬锺磬柷敔。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原,大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祭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谷实。
大雩帝 就是天子亲自求雨; 百县雩 即各地官员同时开展祭祀活动。大雩就是祭龙求雨,时间在五月丙丁日,汉代以后成为五月五日的活动内容。
远古时的雩祭用堆制龙进行。1982年,辽宁阜新县沙拉乡发现了被考古界称为 辽河第一村 的查海遗址。出土了由石块堆塑而成的长19.7米、宽1至2米的8000年前的 巨龙 。1993年,在湖北黄梅县境内在挖掘合九铁路路基时,出土距今6000年左右的 卵石摆塑龙 。1996年5月,辽宁省葫芦岛市杨家洼遗址发现用米黄色粘性土在红褐色的地面上塑出距今8000年的两条龙。这些 龙 均是为求雨所设的祭坛

[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千古之谜

http://m.sccdzwls.cn/jiankang/2456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关于端午节的古诗_关于端午节的习俗盘点
下一篇:[端午节粽子简笔画]端午节的习俗:粽子蒜头尝午
Copyright 生活资讯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